廣告 Ads(感謝您的每一個廣告點擊)

Friday, 23 July 2010

神州大陸背包遊·心情記事45(北京7)-八達嶺長城與明十三陵

攝於八達嶺長城第六樓處。

30/6/2010,我們俩在中國的第53日,在北京的第7天,也是最後一天。第二天早上一早我們就會乘搭火車前往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承德了。

今天既然是我們在北京的最後一天,走的當然就是我們“唯二”還沒有去到的北京市內的世界文化遺產,也就是本來我們昨天就要去的,但是因為睡遲而沒去的八達嶺長城以及明十三陵了。

先說一說,這一篇小弟我寫得特別用心,可以說是這麼多篇中寫得最用心的一篇。寫了快三個小時的時間,幾乎把我腦中還記得明清歷史都掏出來了(手中沒書,沒辦法),還請大家多用心一點看~多謝!

先介紹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集巍峨險峻、秀麗蒼翠於一體,是萬里長城中最精華的部分,獨具代表性。八達嶺長城樓台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1987年中國萬里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八達嶺就因為其極其特出的代表性地位,成為了中國萬里長城的代表,接領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證書。

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東北等的交通要道,換句話說就是中國漢族幾千年來面對北方敵人的關口。八達嶺長城其關城為東窄西寬的梯形,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萬曆年間曾修葺。關城有東西二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刻於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刻於萬曆十年(1582年)。兩門均為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連接關城城牆,台上四周砌垛口。

遠眺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八達嶺長城於 1653年修復關城和部分城牆後,並在50年代末闢為遊覽區。經多次整修,可供遊覽地段達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敵台16座。

另外,明十三陵坐落於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北京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體系完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明代術士認為,這裡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該陵園建於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曆史。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明代時,於途中的沙河鎮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橋"。在鎮東,則築有壯麗的"鞏華城"。該城原為嘉靖皇帝祭陵時中途休息的行宮,現僅存遺址。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十三陵至今已開放景點只有長陵、定陵、昭陵,三陵(其中已開挖的只有定陵),另外加上十三陵的總神道,共四處景點。我們這一次就去了三陵當中的兩陵,即永樂大帝的長陵及萬曆皇帝的定陵(總神道也去了),這兩位皇帝都可以說是明朝歷史上中兩位最重要的皇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不在十三陵之內),直接影響了明朝帝國的走勢。永樂帝承先啟後的開啟了明朝幾百年的國運,而萬曆帝則標誌著明朝歷史的由盛轉衰,萬曆首輔張居正之死,就直接標誌了這一轉折點。昭陵沒去,因為穆宗的陵墓並沒有開挖,所以基本上跟長陵是一樣的(明朝皇帝陵墓的建築風格都差不多),而且規模較小,所以就不必去了。神道當然必須是去的。

總結來說,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長城入門口。
長城的入門票半票只要30元人民幣。北京的門票就是便宜!
攝於長城的甕城之上。
甕城,指的是城門口向外突出的另一個附屬城門。
每當戰爭之時,外圍的城門便會打開,讓敵兵進入甕城之內再落下關門,形成了甕中抓鱉之勢,所以才叫甕城。
長城上合影。壯麗的是背後綿延不絕的城牆。
雯留影。
壯麗是壯麗,不過走來還真是蠻累的。
長城上全是一階一階的石梯,而且異常陡峭,非常難走。
再來一張。
“不到長城非好漢”,毛澤東說的。
中國長城博物館,免費參觀。
裡邊可以看到長城的歷史,和其他一些據代表性的長城關隘。
博物館內一景。
長陵的明樓(即是冥樓),現在已變成博物館,介紹永樂皇帝的一生。
不了解中國歷史的朋友,可能不知道這一位鼎鼎大名的永樂大帝是誰,剛好明清歷史是我最感興趣,看得最多的歷史時段,在這裡就跟大家簡短地說一說。

永樂大帝是明成祖朱棣死後的稱謂。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並不是正統的大明皇朝的繼承者。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因為建文帝朱允炆聽取了大臣們的進言,著手剪除自己叔叔們勢力龐大的藩王勢力,引起了藩王中勢力最龐大的燕王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以“清君側”為名,揮兵直上京城南京,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攻破南京城,而建文帝自此失踪,明朝大統也就由燕王朱棣繼承下來了;而後朱棣遷都燕京,即是現在的北京,回到自己的封地稱王,因此現在北京的紫禁城、天壇等,全都是在朱棣任內著手修建或擴建的。

【另外說一說,朱元璋因為自己最疼愛的懿文皇太子朱標逝世,就破格沒有再從自己的兒子選立皇太子,而是直接訂立了皇太孫,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自此引起了眾兒子的不滿,埋下了靖難之役的伏筆。】
博物館內的皇冠陪葬品。
稀世珍寶。
永樂大帝的塑像前留影。
木製的冥樓大殿還保存得非常完好,整個大殿還散發著檀香的香味,莊嚴而樸實,與紫禁城等其他的建築非常不同。
要前往寶頂之上要經過這一條長長的隧道,感覺就像走向地底。
不過長陵時還沒有開挖的,所以不能進入地宮之內。
定陵前留影。
定陵大門。

之前提過了,定陵是另一位明朝著名皇帝--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萬曆皇帝之所以著名,有幾個原因,我會一一說明。但在那之前,可別以為他是英明君主,若有人真是這樣認為,那真是大錯特錯了,雖然明朝中期短暫出現過唯一一次的中興盛世--“萬曆中興”是在朱翊鈞時代發生,但基本上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隨後我會談到。

先說朱翊鈞著名的原因。第一,他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總共48年的時間。第二個原因,也是他出名的最主要原因,他是明朝歷史甚至是中國歷史之中,少見的昏君,即便是在這個專出昏君的明朝之中,也是頂兒尖的人物,無人可比(明朝基本上沒有出過什麼好皇帝~)!

說朱翊鈞昏庸,到底昏庸腐敗到什麼程度?朱翊鈞在位48年,自萬曆十五年之後,萬曆皇帝在接下來的33年時間裡,只上過一次早朝!一次早朝!從現代術語來說,就是33年的時間裡只開過一次的內閣會議,而且那單只那一次的早朝,萬曆皇帝也就只在金鑾殿上亮匆匆地亮了一個面就繼續回到自己的后宮裡去風流快活了!

三十幾年不上朝到底是怎麼一番光景?具體一點來說,在萬曆年代後期,全國各地共有一半以上的官吏空缺,因為沒有皇帝的御準而一直都沒有填補。在京城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臣官都沒有見過皇上一面。六部尚書,缺其三(這有點記不清楚,又好像是缺其四),等於在現代國家之中,有50%的內閣部長空缺未填補!

為此,有官員為了見皇帝一面,甚至以血諫的方式(也就是在皇帝寢宮外自殺)以求見皇帝一面,但也不得成功。也有大臣沒有辦法,只好每一天都到皇宮之外大罵皇帝無能,呈上痛斥皇帝腐敗的奏摺,希望皇帝在懲治他們的時候能夠見上一面,但雖如此,被罵得狗血淋頭的朱翊鈞依然故我,甚至連懲治他們也懶得做!還有,在萬曆47年,後金勢力(也就是後來的大清)越加龐大,遼東軍區司令官楊鎬擅自四路進攻後金,並在薩爾滸大敗,戰死四萬餘人。開原、鐵嶺失守,遼東全境基本淪陷。北京城除了皇帝之外都大為震動(破了遼東,只要過了山海關,基本可以揮師直達北京)。薩爾滸大敗之後,大臣跪在文華門外,哀求皇帝增派援軍,急發軍餉。朱翊鈞依然毫不理會。

可以說,萬曆主政的後期就是明亡清興的轉折點。
定陵博物館的大門外留影。

繼續談萬曆皇帝。
看了上面一段,肯定有朋友會問,既然這一位皇帝如此昏庸懶惰,敗國敗到前無古人的地步,那為什麼明朝唯一一次的中興會發生在萬曆時代?

答案很簡單,因為那時雖然皇帝是朱翊鈞,但主政的並不是他,而是萬曆首輔,在上一篇提起過的張居正了!
話說萬曆帝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而真正掌握大權的就是被李太后信任的首輔張居正了。張居正主政之時對皇帝的管教非常嚴厲(有人說這是為什麼後來張居正死後的短短五年時間內萬曆皇帝會變得那麼昏庸的原因,因為韁繩已經消失,萬曆帝還不如脫韁野馬?),而且力行新政,輕徭薄役,推行的“一條辯法”新政使明朝國力達到空前的地步。在張居正主政之下的大明帝國,北京太倉的存糧可連續使用十年之久,國庫每一年的盈餘都多達400萬兩以上,一副富饒的情景,絕對是明朝最鼎盛的時期!

而在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之後,朱翊鈞親自主政,就一次過推翻了這些張居正主政時所推行的新法了。萬曆皇帝一開始也是蠻勤力的,但這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年時間。在張居正死後的第五年,萬曆皇帝就聽信了奸臣的妄言,剝奪了之前所賜予張居正的一切頭銜爵位,並抄家滅族,以此開始了他不理朝政的“輝煌”主政歷史。
定陵博物館內部留影。
裡邊介紹了所有明朝皇陵的規格及建築風格。
其實基本上都是差不多一樣的。
準備到明樓和參觀地宮咯!
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個已開挖的!所以是必定參觀的陵墓!
攝於地宮的出口,入口不能拍,所以只能拍出口了。
很難想想近400年前的人如何建築如此龐大的地下宮殿,要知道地宮可是深埋在地下九層啊!
深不見底的梯級。
我算過了,總共是深入地下九層,太恐怖了!
地宮內脂肪棺床的地方。
棺床,也就是棺木啦。
不得不說,地宮之內真是蠻陰森的....
地宮之內有五個墓室,居中的是置放棺木的地方,而兩側則是置放陪葬品的墓室。
棺木正前方的墓室則是置放龍椅和生前物品的地方,最前一個墓室則是地宮的大門所在。

上面這個就是放殉葬品的地方。
十三陵的總神道。
凡帝皇陵墓,必有神道,這在之前的武則天的陵墓中已介紹過。
雯在神道旁留影。
神道的風景非常漂亮,不若陵墓之中總是有一些陰森之氣。
神道旁守墓的武官像。
總神道的主樓前留影。
攝於總神道的入口,大大的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的石碑!

這一篇雖說用了極長的時間來寫,但還是得說寫得非常倉促(都是隔了很久才寫,因為不是一直有時間),若是寫得不好還請大家見諒!

其他同系列文章:

神州大陸背包遊·心情記事1(深圳)2(深圳-香港)3(香港)4(香港-澳門)5(澳門)6(澳門-珠海-桂林)7(桂林-漓江-陽朔)8(桂林-昆明-麗江)9(麗江古城)10(麗江古城-白沙古村-束河古鎮)11(麗江古城-長江第一灣-虎跳峽-月光古城-松贊林寺-香格里拉)12(香格里拉-石卡雪山-丛古草原-雪印金江-麗江)13(麗江-成都)14(成都)15(九寨溝)16(九寨溝-綿陽-廣漢三星堆-成都)17(成都-峨眉山)18(峨眉山-樂山)19(樂山-重慶)20(重慶)21(重慶-大足-寶頂山石刻)22(大足-北山石刻-重慶)23(重慶)24(重慶-西安)25(西安-臨潼)26(西安)27(西安-乾陵-寶雞法門寺)28(西安-咸陽)29(西安-洛陽)30(洛陽)31(洛陽-龍門)32(洛陽-平遙33(平遥)34(平遙-大同)35(大同-渾源)36(大同-呼和浩特)37(呼和浩特-希拉穆仁)38(希拉穆仁-鳴沙灣-呼和浩特-北京)39(北京)40(北京2)41(北京3)42(北京4)43(北京5)44(北京6)

5 评论 Comments:

Fair仔 said...

你的记忆力很强,用记也能写这么多。

Unknown said...

哈哈,终于登上长城成好汉了!
好汉几时回来祖国?

ANG said...

Fair兄,算少咯。明清的歷史書我最少有50本以上啊!

蔡兄:24號晚上,25號早上四點到馬來西亞!最後兩天!

火星男 said...

兄弟,你的好汉证是否填上俺的大名?哈

ANG said...

好漢證?沒買哦~這些無謂的我都不會花錢的!

Related Posts